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最热时段还未到来 随着夏季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气温不断攀升,高温预警已经连续发布了13天。然而,据气象部门预测,最热的时段还未到来,预计未来几天内,部分地区的气温还将创下新高。 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体水分流失,出现脱水症状,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此外,高温天气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中暑等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首先,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脱水。其次,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此外,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闷热的环境中。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高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比如,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爱,为老人、儿童等提供防暑降温的措施;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确保空调、风扇等降温设施的正常运行。 总之,面对高温天气,我们既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应对。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挑战。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最热时段还未到来

全国高温预警连发13天,最热时刻尚未到来 高温 预警 连发 系统 全球变暖 高压 中央气象台 华北 持续 黄淮 sina.cn 第1张

新京报

关注
听新闻
全国高温预警连发13天,最热时刻尚未到来 高温 预警 连发 系统 全球变暖 高压 中央气象台 华北 持续 黄淮 sina.cn 第2张

自6月7日起,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据气象部门统计,过去十天里,我国中东部地区约一半国土面积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尤其华北、黄淮一带持续出现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热浪,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西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达40℃至42℃。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介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每次过程中的具体高压系统是影响各地高温的最重要因素。今年,盛夏高温的主要制造者——副热带高压系统刚刚北抬开始影响我国,今年最热时段还未到来。

高温核心区域主要在京津冀一带,高温会持续到21日

近两周,北方持续遭受今年以来最强高温热浪的炙烤。昨日,辽宁西南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北部及新疆吐鲁番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至38℃高温天气,河北承德、新疆吐鲁番局地39℃至40.4℃。

高温之下,河南、山东等地农业旱情持续,多地采取水量调度、实施人工增雨;户外劳动者面临中暑、热射病的风险,各地通过发放防暑药品、绿豆汤等措施,减少户外劳动者健康风险。长时间的高温也给能源电力部门带来负担。

据中国天气网分析,本轮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都不及上周,高温核心区域主要在京津冀一带,其中,40℃以上酷暑集中在河北中南部。

未来10天,华北、黄淮还将有高温过程。中央气象台预计,19日至21日,华北东部、黄淮等地还将有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日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25日之后,上述地区高温将再度发展。

而在南方,未来闷热天气也会增多。随着雨带北抬,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高温也将会增多,由于空气相对湿度大,主要以闷热为主,即使没到高温线,体感也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过35℃。大城市中,广州、福州20日都有望出现今年首个高温天气,尤其是福州,将出现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8℃。

今年还未进入最热时段,为何这么热?

这段时间以来,不仅我国北方出现酷暑高温,印度前段时间也出现50℃以上“超”极端高温事件,泰国、墨西哥、美国等地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高温破纪录已经成为常态。据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消息,算上刚刚过去的5月,过去12个月中的每个月均创下了一年中该月新的全球温度纪录。

郑志海介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每次过程中的具体高压系统是影响各地高温的最重要因素。

影响高温的除了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更直接的还是每次过程中的具体高压系统。就我国而言,主要指的是副热带高压系统、大陆高压系统等,它们决定着每一次高温过程的具体范围、强度。

从今年来看,盛夏高温的主要制造者——副热带高压系统刚刚北抬“上岸”,今年最热时段还未到来。2022年是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中央气象台连发41天高温预警,最高级别红色预警连发12天,和2022年相比,此次高温过程并不算十分严重,今年的高温天还没“动真格”。

郑志海介绍,预计今夏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以偏高为主。根据目前天气形势分析,明日中央气象台可能还会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