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教授提出,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这个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国际水平”。一般来说,国际水平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发达国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普遍在40平方米以上。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为47.3平方米。虽然中国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我们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人均居住面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中,许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也给住房市场带来了压力。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住房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提高住房供应,降低房价,让更多的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住房。 总之,马光远教授的观点提醒我们,中国的住房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人均居住面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暂停
00:14 / 02:26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以下为速记实录)

    马光远:下一个周期中国房地产的关键是什么?把大家的居住条件更进一步的改善。我们现在其实居住仅仅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中国有多少房子?网上有很多流传的数据,比如说有人说中国的房子足够30亿人居住,这个数据我已经听了十几年了,而且到最后谁说的都查不到了,发布一个数据,说中国有六亿栋房子,很多人理解成有六亿栋的住宅,包括所有的有六亿栋,包括农村的,加起来拿六亿栋然后来做文章,讲中国房子严重过剩,说必须炸掉多少才可以,这些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依据。根据官方的测算,我们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也就刚过40平,城镇的、农村的除起来不到40平,这个是人均建筑面积。如果把公摊刨掉,就是30平左右。

    国际上,比如说OECD的成员国公认的标准40-45平,我们是人均30平左右,还没有韩国高,接近韩国。如果按照40-45平的温饱线的话,我们还差得很远,也就是说温饱问题甚至没解决。而且这些房子里边接近60%的房子是2000年以前的。为什么讲2000年以前?因为我们1998年房地产才市场化,2000年差不多第一批房子上市,我们权且认为市场化以后的房子还算不错,算新房子。那么2000年以前的房子占多少?我有一个测算,差不多占到2.57亿套,2.57亿套这个比重达到多少?接近60%。